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内分泌科 > 下丘脑-垂体疾病 > 骨质疏松症
编号:11578284
骨质疏松性骨折需长期用药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6年10月24日 《生命时报》 2006.10.24
骨质疏松性骨折需长期用药
骨质疏松性骨折需长期用药

    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教授指出

    专家小传

    戴尅戎,中国工程院院士,世界华裔骨科学会前主席,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临床医学院院长、骨科教授。

    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,是导致老年人工作和生活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,骨折后可能会发生多种并发症,甚至导致死亡,因此,发生过骨质疏松的病人,其预期寿命明显下降。

    有资料显示,美国老人中发生髋关节骨折者,第一年死亡率为20%,即使能活下来,生活质量仍会较之前降低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教授戴尅戎对《生命时报》记者说,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转折点。

    骨折后是否立即使用抗骨吸收药,意见尚未统一

    戴教授说,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后的药物治疗,与治疗单纯骨质疏松症的用药是一样的,剂量不需要加大,但要长期、坚持服用。促进骨形成的药物,也是鼓励使用的,但是目前市场上还不太多,价格也比较贵。关于骨折以后是否应该立即使用抗骨质疏松药,意见并未完全统一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人体的骨骼日日夜夜处在吸收与形成相互交织的状态,旧的骨头不断被吸收,新的骨头不断形成,骨骼因此不断更新,发生骨折后也因此得以愈合。多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加快,使骨折愈合受到影响。使用抗骨吸收的药物,适当抑制骨吸收的速度,对骨折愈合是有利的。但如果抑制过分,可能反而不利于愈合,特别是可能妨碍骨痂的塑形。因此有人认为在用药剂量尚不能很好掌握时,在骨折的早、中期不予使用。但是,骨折后病人往往活动明显减少,甚至需要长期卧床,这可导致骨量迅速下降,此时如果不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,可能会埋下今后再次骨折的祸根。

    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难

    骨质疏松病人发生骨折的原因,是由于骨骼承重能力下降导致的。戴教授解释说,一方面,是骨量(即骨骼里面的无机物)下降,如果把正常的骨骼比作结实的木头,那么骨质疏松的患者就相当于一块烂木头。另一方面,骨质疏松的骨骼,其内部结构发生异常,就像一座高楼的某些承重梁和柱子变细或断裂,如不及时修理,很容易发生塌陷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因此,对于这类病人,发生骨折后的治疗存在很多困难。首先,骨折后往往需要内固定,就是通过手术,用钢板或螺钉等特殊装置将骨折部位固定起来,恢复骨骼的正常解剖位置。但是对于一块烂木头来说,很难牢固固定,骨折部容易再移位。其次,这类病人骨愈合能力差,与没有骨质疏松症的病人相比,恢复会延迟,卧床时间会比较长。还有,骨折发生后,由于病人缺少活动,会进一步加速骨质疏松的恶化,如此反复,形成恶性循环。因此,对于这类病人,适时、正确地使用药物治疗非常关键。

    一次骨折后即需要长期抗骨质疏松治疗

    可以说,发生第一次骨折,很可能是一系列骨折的开始,接下来发生第二次骨折的可能性很大,甚至是十几倍的风险。曾经有一位病人,先是腕部骨折,几个月后,又发生了髋部骨折,再过几个月,在一次乘车时,因为颠簸了一下,又发生了脊柱骨折。

    因此,戴教授认为,在治疗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病人时,首先要积极对骨折部使用有效的固定,使病人能早期离床活动,同时还应尽早开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,防止因活动减少而进一步加重的骨质疏松,预防再次骨折。骨折后往往需要卧床一段时间,为避免食道副作用,在骨折后早期可采用注射剂或者鼻喷剂,待病人能活动以后,再改用口服药长期维持。

    亡羊补牢,为时还不算太晚,老年人发生骨折,应该去检查一下有无骨质疏松。如果有,应尽快开始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。而且,发生第一次骨折,很可能是一系列骨折的开始,因此骨折后的病人需要长期抗骨质疏松治疗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(杨立春)